发布时间:2007-04-27 编辑:
大力发展杂粮产业,对于促进我市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和我市南北部经济发展差距、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我市杂粮产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规模化生产企业为龙头,示范引路,规模种植,系列开发,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要积极培育和壮大有实力、有辐射力的龙头企业,让民营企业在发展杂粮经济中发挥立业、兴业和强业的主角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产品展销会、推介会,加强与外地客商联系,积极与外商商洽贸易业务。杂粮产业化的关键是实现贸工农一体化,核心是利益机制。要采取契约合同、订单农业、利润返还以及股份制等形式,把杂粮生产、加工和销售等产业链条连接为有机整体,并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市场调节机制,以此推动杂粮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加大品种繁育改良,培育优质杂粮品种。政府要通过农技服务大力支持杂粮的品种繁育改良工作,组织有关科研部门,加大品种繁育改良力度,选育和引进商品性好、在国际和国内市场有竞争力的优质杂粮品种。对我市大明绿豆、三边荞麦、红小豆、米脂小米等名优品种及时进行品种改良,建立良种基地,对一些稀有的和濒临绝种的小杂粮品种进行抢救性保护和开发推广。
三、规模种植,建立基地。对市场走俏的杂粮品种,要积极组织力量进行多点试验示范,扩大种植面积,建成相对集中连片的生产基地。要采取“公司+农户+基地”专业示范小区形式,实施典型带动战略,通过示范区向周边辐射,使杂粮产区和主导产品相对集中,分工协作,形成“块状经济”布局,从而成为发展杂粮经济支柱。
四、大力发展杂粮加工业,提高科技含量。着眼于杂粮产业的长远发展,应在小杂粮精深加工的研究开发上下功夫,大力培养和扶持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把杂粮资源优势转变为杂粮经济优势;延长产业链,以营养、保健、易制作、无污染为特色,以质求存,走品牌战略之路;积极依靠科技进步,推广新品种,研究新工艺,发明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增强杂粮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积极开发杂粮市场,建立和健全杂粮营销现代市场体系。充分发挥我市驻外办事处的窗口作用,大力宣传和推销杂粮产品,采取科技营销、文化营销、连锁营销、绿色营销等现代营销方式,把杂粮当商品、当礼品、当赠品、当保健品、当专卖品进行精细化营销,切实以市场为主体实现我市杂粮营销市场化、网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