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荣获全国十大绿化标兵、全国绿化十杰、全国十大扶贫状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村优秀人才、全国治沙英雄等荣誉称号的石光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万千,参加市二届人代会,王市长的讲话概括了十一五规划的宏伟蓝图。鼓舞人心、给予全市人民极大的士气、对我的启发很大,使我对造林治沙的信心更足了!对建设社会新农村有了新的思路!
石光银说:王市长在报告中提出了十一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如果大家都能按王市长讲的结合本地方实际,实实在在干下去,建设社会新农村、构建和谐榆林就不是一句空话。王市长讲话其中一条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给了我新信心、新思路。我打算在今后的5年中继续搞好生态建设、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以“公司十农户”的形式扩大奶牛厂规模、新建一个肉牛厂以及液态奶加工基地。
石光银18岁入党。这位陕西省定边县海子梁乡四大壕村农民,在20岁担任生产大队大队长时,就带领群众致力于治理沙漠的事业。1984年,石光银怀着锁住黄沙、拔除穷根的责任感和坚定信心,辞去乡农场场长职务,举家搬进沙区,成为全国承包治沙第一人。40多年来,石光银先后承包荒沙、荒滩22.8万亩,目前己完成治理面积21.7万亩,共植树2000多万株(丛),在毛乌素沙地南缘营造了近100公里长的绿色屏障,为阻挡黄沙南侵、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石光银结合实际,科学治理,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沙方法,经治理的沙地林草覆盖率最高达90%,最低也在65%以上。他组织200多户农民成立全国第一个农民治沙公司,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了一条 “公司十农户”、综合开发、多业并举、以治理促开发、以开发保治理的产业化治沙新路,实现了治沙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党员,石光银非常关心乡亲们的生活。他为上百户群众担保贷款几十万元,无偿资助多个贫困农户,并将陕西省政府两次奖励给他的45万元全部投入到治沙造林和帮助乡亲致富上。他个人出资进行生态移民,把生活在生态恶劣地区的50户特困农民迁移到自己承包的沙地上,为他们盖房子、打水井、划分口粮田,成为“十里沙新移民村”,帮助他们走上致富路。他组织80多名农民办起“农民文化夜校”,带动沙区农民学文化、学技术,并投资数万元建起“十里沙小学”,让沙区子弟就近上学。石光银的治沙模式和技术辐射带动周边乡村,他还无偿为群众提供树苗50万株,种子4000多公斤,打水井160多眼。石光银一边谈王市长十一五规划,一边边告诉记者:咱也不能老依靠国家。王市长在报告里还强调发展要有新思路,这也给我指明了方向。以前我白手起家不也把林子造起来了吗!现在,我带头建立的治沙公司已经有一些家底,将来我要把沙地药材、绿色蔬菜和养殖业发展壮大,形成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不仅让“十里沙新移民村”户户入股,也要扶持周边贫困户入股,每年扶持3---5户,从而达到早日治富、奔小康,这样农民富裕了自然就能享受城市人生活,建设社会新农村不就变为现实了吗?治沙也就有了资金,就能建设好绿色生态,这不也是一种新思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