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电子杂志 -> 《榆林人大》2017年第4期 -> 正文
在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结束时的讲话
  • 信息来源:
  • 发布日期:2017-09-01
  • 作者:
  • 【文字
发布时间:2017-09-01  编辑:方鹏举

2017831日)

榆林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李文明

 

 

各位组成人员、同志们: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本次会议的各项议程全部进行完毕。会后,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市县区法院、市人大常委会各工委要根据会议审议意见,修改完善报告和文件,制定具体改进举措,扎实抓好落实。下面,结合会议议题,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认真总结经验

今年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践行五个扎实,奋力追赶超越,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发展呈现企稳回升、动力增强、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好于预期,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9%;完成财政总收入385.4亿元,增长56.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5亿元,增长31.1%。在全省第二季度追赶超越考核中,我市勇夺第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旅游文化产品供给增加,上半年旅游接待游客和收入分别增长35%40%;现代特色农牧业发展体系初步形成,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主导特色产业加速发展,上半年农业增加值23.95亿元,增长4.5%。民生事业稳步推进。两个80%”有效落实,养老、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持续提升,脱贫攻坚扎实有效,抗洪救灾取得阶段性成果,最大限度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民商事审判工作有了新进步,在案多人少的情况下,审判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这样的成绩近年少有,这样的发展势头近年少有。这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四大班子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全市上下扎实工作的结果。得益于我们精准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不断提高谋划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得益于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成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的新目标,认真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优化环境”大讨论,准确把握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的市情特征,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振奋了追赶超越的信心和士气;得益于我们扎实开展“十大战略问题研究”,远谋近做、实战实用,提出贯彻“五新”战略的“榆林方案”,在科学决策中精准定位的工作突破口,持续有力地推进转型发展。

成绩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认真总结经验,更加努力,更加务实、更加勤奋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推动榆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二、认清发展形势,重视问题不足

虽然上半年我们取得了新的成绩,但优势与劣势都很明显,短板和问题依然突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较大幅度的增长,是在去年同期经济低位运行基础上的增长,产业结构单一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煤炭等资源的市场价格起伏依然是影响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7.26特大洪灾暴露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脱贫攻坚、教育卫生、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还存在大量欠账;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老问题有待解决、新矛盾不断突显,各类司法案件不断增加,法治榆林建设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

本次会议在审议相关报告时,大家提出了不少意见。比如在审议计划报告时指出,我市经济发展过于依赖能化产业,农牧业特色鲜明、尚处在低端发展状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仍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商业市场潜力巨大、但不够健康活跃;能化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缓慢,特别是煤炭转化率十年间仅提高了2.3个百分点(2007年煤炭转化率为22.67%),距离世界级能源化工基地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产业园区管理体制机制亟待改革,发改、林业、国土、规划、环保等部门审批程序繁杂、效率不高,一些领域还存在吃拿卡要等违规行为,优化环境依然任重道远。在审议财政报告时指出,部分县区在上马项目时没有充分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对防范债务风险重视不够;有关部门对各类债务的底子了解不够细致,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化解措施。在审议现代特色农牧业工作报告时,指出近年来农业投入不少,但发展效果不够明显,特别是对涉农企业指导扶持力度不够,龙头企业发育不足,农畜产品附加值没有充分挖掘、营销体系亟待健全。在审议民商事审判工作报告时,认为法院民商事审判依然存在案件裁判不公、效率不高等问题,制度建设还有待完善,法官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对于这些问题,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市县两级法院要高度重视,坚持问题导向,按照有效管用的原则,抓紧制定改进方案,切实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

三、树立目标导向,保持工作定力

8月中旬,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来我市调研,要求榆林要“围绕打造成世界一流的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黄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目标,努力加快追赶超越步伐,在实施‘五新战略’任务中为全省作出表率”。在省委常委会上专题研究榆林工作,一次出台支持榆林落实“五新战略”任务加快发展的《决定》和支持榆林灾后重建的《意见》两项政策。这充分体现了省上对榆林的重视与支持,也是对我们工作的鼓励与鞭策。“一府两院”及各部门要紧紧围绕榆林发展的新目标,认真落实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十大战略问题研究”,保持定力、强化举措、乘势而进,把榆林追赶超越的势头保持住、节奏把握好,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要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坚持转化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培育新动能。重点做好特色农牧业、文化旅游、商业市场这三篇文章。要把发展壮大现代特色农牧业作为培育新动能的第一要务,用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指导产业发展,进一步打通生产、加工、销售三个环节,在品种上不断改良,在生产经营模式上持续改进,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转变、单一产业向多样化转变、个体经营向合作社经营转变。要把发展文化旅游作为培育新动能的重要牵引,充分发挥榆林文化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结合“最具影响力城市”建设,明确思路,搞好规划,讲好故事,集中精力打造好榆林古城、石峁遗址、统万城、红碱淖等大景区,着力培育高质量的特色文化旅游产业。要把活跃商业市场作为培育新动能的重要途径,抓住高铁建设、机场扩建等历史机遇,吸引更多的知名品牌进驻榆林,提升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大提升,推动我市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更加协调。

二要振兴民营经济。上半年,全市非公经济占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全市民营经济经营难、融资难、发展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对此,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做好帮扶工作。一方面,要落实好中省关于促进民企发展的各项政策,同时抓紧制定我市的配套政策措施,让企业家看到发展希望,提振发展信心。另一方面,要加大扶持力度,切实解决企业在项目建设、发展融资、市场营销等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进一步优化交通、生态、城乡等基础设施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搭建好平台、创造好机会、提供好服务,让民营经济尽快步入企稳回升、持续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

三要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要继续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优化环境”大讨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彰显发展形象。要深化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按照分类实施,同步推进的原则,逐步实现市级规划引领、园区建设招商、属地政府推进审批的职能格局,充分发挥产业园区“特区”作用。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充分运用“多规合一”等成果,精简环节,提高效率,在规划选址、环境保护、土地征用等方面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开辟项目审批绿色快速通道,全力推动各类项目顺利建设。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特别是对项目建设领域,相关审批管理部门要加强教育,健全制度,强化管理。对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运用“三项机制”全面整改,不换状态就换人、不提效率就换岗,下决心整顿干部庸懒作风,创造良好政务环境,更好地释放发展动力。

四要切实防范好债务风险。这次中省财政通报预警涉及我市横山、府谷、榆阳、靖边、定边和榆神工业园区,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市县两级政府,特别是被通报的县区,要切实提高防范风险的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应对,确保债务风险妥善处置。近期,市财政局要以政府债务、隐形债务、国有企业债务为重点,对各县市区、各园区债务风险进行调查,确保全部覆盖、不留死角,彻底摸清全市债务底子。在此基础上,要尽快制定方案、抓紧整改,确保不留风险隐患。市人大常委会今年将对全市债务风险化解工作进行调研督查,适时听取全市债务风险化解工作的报告,监督政府不断规范债务管理、加强债务化解,确保全市债务规模不突破限额、风险可控。

五要进一步提升民商事审判工作能力水平。民商事审判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市发展稳定大局,社会普遍关注,也是市人大今年监督的重点。市县两级法院要牢固树立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理念,不断提高审判质量与效率,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信任度。要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学习培训,不断提升法官综合素质。市县两级法院都要尽快制定学习提升计划,利用1-2年时间,对全系统法官进行集中培训,确保法官的宗旨意识、法治意识整体提升,依法办案、公正审判的能力全面增强。

市人大常委会要加强对任命法官的审查,对于工作业绩突出、审判效率质量要坚持质效并重、质量优先原则,深化民商事审判改革,统一司法尺度,规范自由裁量权,坚决杜绝“同案不同判”现象,切实维护司法公正性和权威性。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将绩效奖励与工作实绩挂钩,发挥绩效考核奖优罚劣的导向作用,鼓励法官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要强化审判监督,通过建立案件质量评查通报、评析交流等制度,提高审判质量。对社会反映强烈的案件,要高度重视,认真调查,对发现的司法不公、以案谋私等违法违纪行为,坚决不遮丑、不护短、不手软。

对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个案,市人大常委会将通过查阅案卷、听取专题汇报、组织评议等方式依法监督,切实维护公平正义。

依法开展监督工作。

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关注全市民商事审判工作,明年将重点监督民商事案件“执行难”问题,通过持续有效监督,推动全市民商事审判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全市追赶超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