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电子杂志 -> 《榆林人大》2017年第4期 -> 正文
榆林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关于现代特色农牧业发展情况的审议意见
  • 信息来源:
  • 发布日期:2017-09-01
  • 作者:
  • 【文字
发布时间:2017-09-01  编辑:方鹏举

20170831日,榆林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农业局局长代表市政府所作的《关于榆林市现代特色农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听取和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郭怀军代表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所作的《关于现代特色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会议认为,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全市现代特色农牧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主导特色农牧产业强势崛起,新型农牧业市场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农牧科技推广服务成效显著,现代特色农牧业园区发展迅速,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种植养殖业转型升级、田间耕作栽培管理机械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等工作强力有序推进。会议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资金投入不足、产品质量不高、土地流转缓慢、品牌竞争力弱、加工能力不强、储藏能力不足、营销体系不全、融合发展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意见。现归纳整理为九个方面的审议意见:

(一)加大投入力度。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总量增加、比例提高的投入要求,设立现代特色农牧业发展专项基金,保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中省项目配套,严格落实各项支农补贴政策,制定社会资本投入的鼓励激励政策,打造好现代特色农牧业发展的投入保障机制。

(二)加快农改步伐。要做实做细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不断创新土地流转机制、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完善土地流转服务、强化土地流转监管;要在遵循坚守底线、尊重民意、保护民利、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原则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集体经济;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三)布局区域化。要按照中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我市农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突出我市传统特色产业优势,合理布局种养业、加工业,调优种植业和养殖业结构比例。风沙滩区发展菜、薯等产业,建设生猪、羊子、标准化蔬菜、垄沟马铃薯等基地,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丘陵沟壑区发展果、小杂粮、生猪、羊子等产业,推广旱作集雨技术,建设山地苹果、小杂粮、舍饲养畜、饲草加工产业带。

(四)种养科学化。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进推广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商品性优的新品种。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节水灌溉、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三沼综合利用等实用新技术,积极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和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工作,不断提升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生产多元化。要按照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尽快整合现有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营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五统一作用。要探索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鼓励现有种养大户成立家庭农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要鼓励现有合作社与农业龙头企业、各种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之间进行合作经营。要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积极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人才,使之成为现代农牧业发展的主力军。要支持现有农业龙头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积极引导企业间进行联合重组,开展技术改造,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拓展加工、流通业务。

(六)产品品牌化。要积极开展农畜产品商标注册工作,现有品牌要按照三统一进行整合,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要对农畜产品进行九统一监管,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大有机肥使用量,控制化肥施用量,严禁使用违禁农药,建设标准化质量检测和追朔体系。

(七)经营市场化。要加大物流、保鲜、储藏、检测等营销设施建设力度,规范营销服务,拓展营销功能。要在乡村旅游景区和城市商业中心建设农畜产品展示店,在沿海和一线城市建设农畜产品直销中心,增加对外宣传力度,扩大品牌影响力。要打造专业营销团队,与境外知名营销团队合作,建立电商营销平台,打造好线上、线下两个市场。

(八)发展融合化。要重点抓好农畜产品加工业,创办和引进一批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研发系列产品,延长产品和产业链条。要把农牧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在旅游景区建设采摘园、农家乐、销售点,让游客在休闲观光中体验农耕文化,品尝特色美食。

(九)审议意见落实。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听取和审议了现代特色农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组成人员就此提出审议意见。市县两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审议意见落实办理工作,在会议闭幕后的三个月内制定落实办理方案,并向市人大常委会书面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将根据工作进展情况,适时组织视察和检查活动,专题听取和审议现代特色农牧业发展的工作报告,并对工作报告进行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