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7日在榆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
榆林市环保局副局长 朱维胜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会议报告2016年度全市环境质量状况及环保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
2016年是全市环保工作任务最重、压力最大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市环保系统紧紧围绕年度目标,强化综合整治,狠抓执法监管,全力配合中省两级环保督察,全面完成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超额完成减排任务,有效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圆满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19个城市集中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无定河辛店入黄断面污染物浓度达到功能区要求;榆林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6天,稳居全省第三,特别是公众关注的榆林城区PM2.5年均值为35微克/立方米,是全省唯一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榆林蓝”已成为一张生态新名片。城乡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一)注重统筹协调,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和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成立了以胡志强书记任主任,尉俊东市长任执行主任,市人大、市政府及市政协分管领导任副主任,39个市级党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高规格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夯实环保职责,厘清事权界限。编制完成《榆林市“十三五”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为“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谋好篇、布好局。组织开展了“6·5美丽榆林绿色同行”主题健步行、生态文明大讲堂等系列环境宣传活动,营造了全社会支持环保、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责任担当,全力配合中省环保督察巡查。中省环保督察期间,环保系统干部职工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及时查办督察组移交的案件,全力做好整改落实工作,确保了中省环保督察巡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其中,省委督察巡查期间,共查处违法违规企业129家,关闭32家,取缔淘汰106家,移交公安机关案件4起,累计罚款1955万元,责任追究19人。中央环保督察期间,共接到督察组转办案件100起,截至目前已全部结案。其中,立案查处63家,启动按日计罚1家,查封扣押1家,限产停产39家,累计罚款830万元,责任追究39人,有效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
(三)坚持综合施策,深入推进污染总量减排。制定印发了《榆林市2016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实施方案》,狠抓各项减排措施落实,全年共实施减排项目501个。累计改造小火电机组37台,淘汰2台,完成全市3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3台。新建改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5座,新增处理能力1.7万吨/日,累计达到32.85万吨/日。加强减排监测能力建设,建成污染源总量控制监管系统97套,成功举办排污权竞买交易会3次,成交金额475.8万元。
(四)突出重点整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狠抓大气污染防治,强化多污染源综合治理,累计拆改燃煤锅炉84台,组织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16家,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1.2万辆。狠抓水污染防治,全面开展榆溪河综合整治,稳步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污水收集管网改造等重大工程,启动建设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完成改造7个排污口;积极推进无定河综合治理,在市人大的重视支持下,无定河流域治理已纳入全省“十三五”整体盘子,目前无定河流域全线污染源排查和治理规划编制已完成,《无定河污染防治条例》正在征求意见之中。狠抓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积极推行油气开采废弃物“统一收集、统一运输、统一处置”三统一模式,新建危废处置项目3个,安全转移危险废物7.4万吨,处置利用工业固体废物1524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80%。污染治理的协同推进,促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五)严守生态红线,着力提升服务发展水平。严格按照生态红线和环境承载力要求,强化建设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劝退不符合环保准入条件的建设项目6个。全力服务经济发展,针对矿井疏干水“零排放”、大兰炭验收等历史遗留问题,多次与中省协调对接、帮助企业破解难题,截至目前,已现场验收大兰炭企业47户,变更矿井疏干水“零排放”环评批复18户,启动矿井水湿地处理试点。坚持简政放权,所有审批项目统一在市“多规合一”辅助决策服务窗口受理,全面取消建设项目试生产,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六)深化生态创建,大力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启动12个乡镇连片整治项目,完成绥德、佳县4个乡镇、86个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并通过省上验收。完成22家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全年共创建省级生态镇9个、生态村10个,市级生态镇16个、生态村63个。神木红碱淖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通过初评,该项工作得到了中央第六环保督察组李家祥组长的充分肯定。
(七)严格执法监管,全面清理违法违规项目。认真贯彻落实《新环保法》,铁腕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制定了《榆林市输油管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开展了企地联合水污染事件应急演练,妥善处置突发环境污染事件12起,同比下降30%。特别是针对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进展缓慢问题,研究出台14项优化措施,挂牌督办110个市级审批项目,全力推动清理工作,全市2280个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全部如期清理完成。据统计,全年共组织环保专项执法行动10个,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7万人次,立案查处1042起,司法移送27起,约谈企业4 9家,行政问责55人,罚款5122万元,排污收费2.59亿元,稳居全省第一。
二、存在问题和下一步计划
过去的一年,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全市环境保护总体呈良好发展态势,但受自然禀赋、产业结构、体制机制等的影响和制约,加之历史欠账多,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仍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结构性污染仍然突出。发展布局不合理,部分地方工业过于集中,区域环境容量趋于饱和,总量减排和环境安全监管压力大、形势严峻。二是环境治理任重而道远。大气、水、土壤污染相互交叉影响,落后产能淘汰缓慢,环保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环境治理任务十分艰巨。三是环保监管能力与任务不匹配。环保工作任务日益复杂繁重,环保队伍能力建设滞后,环境监管力量不足,乡镇、农村环境监管存在盲区,环境监管纵向不能到底。四是环保工作合力仍未全方位形成。环保属地管理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各项环保政策措施执行不彻底,工作合力不够。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全市环保工作总的思路是:围绕一个核心,突出两个重点,打好三大战役,狠抓四项工作、实现五个目标。即:围绕改善环境质量这一核心,突出环境执法、环境监测两个重点,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狠抓中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环境宣传教育、总量减排和党风廉政建设四项工作,实现“确保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到位、确保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确保各项考核指标圆满完成、确保环境风险有效防控、确保干部队伍干净担当”五个目标。具体抓好六方面工作。一是坚持绿色发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注重源头预防,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源头把关、项目带动及污染减排,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坚持改善环境质量,打好水、大气和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着眼环境民生问题,打好“三大战役”,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三是坚持保护优先,扎实推进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抓手,全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四是坚持严格执法,切实强化环境法治保障。持续开展《环境保护法》实施年活动,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坚决抓好中省督察问题整改,巩固违法违规项目清理成果,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全力保障全市环境安全。五是坚持先行先试,推进环保领域机制创新。以环保行政体制改革为契机,构建全防全治的生态保护大格局。六是坚持适应新常态,加强环保能力建设。加强环保基础能力建设,启动全市“智慧环保"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素质高、纪律严、作风硬的环保队伍。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多年来,市人大及常委会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多次视察调研指导,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今天,再次听取环保工作汇报,充分体现了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在此,向市人大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总之,我们将认真履行职责,坚决贯彻执行人大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及时向人大报告工作情况,虚心听取人大建议、意见和批评,在市人大强有力的监督指导下,积极作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