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政民互动 -> 榆林人大志 -> 正文
榆林市人大常委会2013年年鉴
  • 信息来源:
  • 发布日期:2014-07-03
  • 作者:甄聃
  • 【文字
发布时间:2014-07-03  编辑:李东

榆林市第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任:  胡志强  常务副主任:曹世玉

副主任:  郭宝成  鲍振明  杨东明  邵胜凯 王丽华()  

秘书长  乔乃章

副秘书长:王栓栓  高建华5月任)      张宪林

 员:

丁茂贵    万继新          王永胜

王荣泽9月辞)牛玉琴()         刘支堂

刘仲平    苏世强5月辞)李向宝    吴忠宝

 ()    张林科    赵红星    胡亚雄

     郭云琴()    霍东平    张光庭

丁探军    郭怀军    慕建武    霍世宏

           李爱珍()

办公室

    霍世宏    副主任   薛宏斌

调研员         

研究室

    郭怀军11月辞)  

副主任   杨广禄

副调研员 李炳范

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

         副主任     

调研员   郝文兴

法制工作委员会

    丁探军   副主任   吕钟笑

副调研员 武巧娥

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

    慕建武11月辞)  白玉圣11月任)   

副主任     

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工作委员会

    张光廷 

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

    李向宝11月辞)  郭怀军11月任)   

副主任   常永胜

城市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

    万继新11月辞)  李向宝11月任)  

副主任     

副调研员   

预算工作委员会

    慕建武11月任)

 

概述2013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从榆林的实际出发,认真贯彻中省的一系列新精神、新要求,紧跟市委决策,紧贴政府工作,回应社会关切,为落实大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做了大量助推工作,共举行常委会会议9次,主任会议25次,视察11次,专题询问2次,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34项,形成调研报告14份,执法检查报告2份,听取审议和审查批准财政预决算和审计等报告6项,作出决议、决定9项,形成审议意见54项,任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55人次,免职42人次。 

【榆林市届人大次会议】14日至19在榆林人民大厦举行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榆林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榆林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的决议》《关于榆林市201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财政预算报告的决议》《关于榆林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和《关于榆林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大会选举产生了榆林市出席陕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41名,选举产生了榆林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新任秘书长,选举产生了榆林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新任委员三名。

【榆林市三届人大常委会会议】

3月26日,市三届人大举行了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曹世玉主持会议,副主任鲍振明、杨东明、邵胜凯、王丽华,秘书长乔乃章等参加会议。会议审查批准了市政府关于2013年市级财政预算;审议通过了《榆林市人大常委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法》;表决通过了市三届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对市政府关于全市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情况的报告进行了满意度测评;通报了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向人民报告满意度测评结果;会议还表决通过了有关人事任免事项。

5月31日,市三届人大举行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志强主持会议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曹世玉,副主任鲍振明、杨东明、邵胜凯、王丽华,秘书长乔乃章等出席会议,副市长兰新哲、市检察院检察长梁曦等列席会议。会议表决通过了市政府关于全市体育工作情况的报告、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行政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还表决通过了有关人事任免事项。

7月12日,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在榆举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志强主持会议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曹世玉、副主任郭宝成、鲍振明、杨东明、邵胜凯、王丽华,秘书长乔乃章等出席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高中印,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钱劳动列席会议。会议在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决定任命李春临为榆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表决通过了榆林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接受万恒、兰新哲、毛中胜辞去榆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职务请求的决定。

8月22日,市三届人大举行了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曹世玉主持会议并讲话,副主任郭宝成、鲍振明、杨东明、邵胜凯、王丽华,秘书长乔乃章等参加会议。会议表决通过了榆林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市政府关于榆林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的决议;通过了对市政府关于全市工业园区建设及防止和解决阻工问题的报告满意度测评。

9月30日市三届人大举行了常委会第二十次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志强主持会议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曹世玉,副主任鲍振明、邵胜凯、王丽华,秘书长乔乃章等参加会议。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高中印列席会议。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执法检查报告和市政府的实施情况报告,市政府关于榆林市2013年地方政府债券收支安排及预算调整方案和市人大财经工委的审查报告,市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增选代表和个别代表的资格审查报告;审查批准了市政府关于榆林市2013年地方政府债券收支安排及预算调整方案;表决通过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接受王荣泽辞去省十二届人大代表职务请求的决定和有关人事任免事项。

两大议案办理

两大议案的办理是代表们十分关心的大事对此,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都特别重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倾注了大量心血,许多大事难事都是由于他们亲自抓才办成的。市上的分管领导和县区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其相关部门的同志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三年多来,通过办理榆横一体化议案,极大地推动了中心城区的大规模建设和快速发展,城区框架由30多平方公里拉大到200多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日趋完善,百姓出行、就医、上学等大事难事都已基本解决,兑现了政府的庄严承诺,赢得全社会赞誉。通过办理振南议案,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大大加快了南部的整体发展步伐,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方面南北的差距明显缩小,南部县的干部群众十分高兴。但是随着议案办理工作的深入进行,发展中的矛盾也更加突出,11月下旬到12月下旬,市人大在视察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召开第71、72次专题主任会议,和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同志一起,认真总结办理两大议案的成绩和经验,分析讨论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并将主任会议形成的意见及时反馈给常务副市长和市长,给市委书记作了汇报,在领导层达成共识。12月25日召开常委会第28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办理两大议案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办理榆横一体化议案过程中出现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各个新区的详规和专业规划编制各自为阵,尤其是高新区与西南新区出现了路网、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对接不上,建议政府启动第五版城市总规编制工作,全面审查优化各个新区的详规与专业规划,各个实施主体必须严格按批准后的详规与专业规划实施,对违规行为依法问责,坚决维护规划的法律地位。建议政府主管领导抓紧协调解决已经出现的突出问题。要严格实行市管区体制,坚决维护市政府的权威性,发挥各实施主体执行规划的积极性、主动性。对振南工作中存在的工业园区建设难、落大项目好项目更难、资金使用效益不高、闲置资金多等问题,会议进行了认真分析,建议调整振南工作思路,坚持市域一体化发展,支持南部人走到中心城区和条件较好的北部县发展,接收地给予同当地人一样的待遇,把异地振南作为首选战略。同时要优化重点、改进方法,一切从南部各县的实际出发,用足用活各县的相对优势,坚持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管理工作简单化,由县上报项目、报资金需求,南部办会同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按项目进度拨付资金,项目验收后报账。常务副市长到会听取意见并积极回应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表示完全赞同大家的意见,会后将认真抓好落实。

【监督视察和检察评议工作】

一、紧紧围绕实施“创新引领、主动转型”战略,认真履行职责

市委、市政府把“创新引领、主动转型”作为战略举措,抓住了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市人大选准议题,助推此战略的落实。一是在市政府“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工作启动后,市人大就与发改委一同调研,掌握实情。在市政府未上会前,市人大就召开座谈会,认真讨论中期评估报告初稿,紧紧围绕创新与转型升级提出系统的修改意见。二是把听取和审议半年计划执行情况与“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工作结合起来,8月14日、15日接连召开两次主任会议,和市发改委主要领导及报告起草组的同志一起进行认真讨论,形成进一步完善报告的意见。22日又召开常委会第25次会议进行审议,认为榆林经过近10年的高速发展,进入了发展的“换挡期”,这个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依靠创新引领、实现转型升级,保持中速发展。当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完成后,榆林会迎来新一轮更高层次的跨越发展。为此,市人大提出了助推创新引领与转型升级的审议意见。三是8月份,市人大执法检查组先后深入到6个县区、30多个企事业单位和建筑工地对全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9月29日和30日,相继召开第60次主任会议和常委会第26次会议,专题听取和审议了此项工作,提出了具体审议意见,建议政府通过执行节能法来倒逼市人大加快创新引领、转型升级的步伐。四是10月24日,市人大认真视察了榆神工业园区,并就地召开了第61次主任会议,总结榆神工业区管委会实施“创新引领、主动转型”战略的经验。建议政府宣传推广先进经验,加快全市创新引领、主动转型步伐。

二、紧紧围绕助推政府破解发展难题,认真履行职责

去年是全市经济发展非常困难的一年,园区阻工多、用地紧缺、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问题暴发、民营企业还贷危机使发展的困难进一步加大。市委、市政府知难而进,市人大也知难而议。一是前年市政府关于全市工业园区阻工情况的报告未获通过,去年市人大继续将此作为重点,和政府主管部门一起深入10个县区和榆横、榆神工业园区进行检查调研,8月中下旬相继召开第59次主任会议和常委会第25次会议,认真听取和审议了政府的专项工作报告,建议政府与园区管委会要过细工作,找准阻工问题的原因与解决办法,把工作重心放在预防阻工上。同时,对政府依法严肃处理违规建设和无理阻工行为表示坚决支持。二是9月上旬,就农村集体土地征收等工作与国土部门到县区和工业园区认真开展了调查研究,11月13日和27日相继召开第67次主任会议和常委会第27次会议,听取和审议此项工作报告,对市政府及其国土部门在征收储备土地、争取用地指标、努力保障全市建设用地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提出了意见,建议政府及其主管部门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搞好土地收储工作,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三是根据分管金融工作副市长的建议,11月下旬,市人大花了很大精力深入了解市县政府化解民间借贷风险、处置非法集资问题、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的工作进展情况,先后召开政府主管部门领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负责人和民营企业家代表座谈会,倾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12月9日召开第70次主任会议,就如何提振信心、破解难题、使全市民营经济早日走出困境,请市委和市政府的分管领导、市上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同志一起深入分析形势,既看到问题,又看到优势,鼓励大家提振信心,迎接挑战。这些措施对统一大家的思想,破解发展中的难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紧紧围绕强化预算管理,认真履行职责 

预算管理事关全市大局,市委、人大、政府都高度重视,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部门在这方面采取了许多改革创新举措,受到中省财税部门的好评。但是随着榆林近10年的高速发展,市人大家大业大,强化预算管理的空间仍然很大。一是在年初召开的第51次主任会议和常委会第22次会议听取、审议和审查批准2013年市本级财政预算盘子时,市人大坚决支持市政府及其财政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降低行政成本,加强预决算的全口径监管。二是在8月14日和22日召开的第58次主任会议和常委会第25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2013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后,根据财政严重短收,经济回升缓慢,市人大建议市政府及财政部门要调整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支出,号召全市预算单位都要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三是在9月29日和30日召开的第60次主任会议和常委会第26次会议听取、审议和审查批准市政府关于2013年地方政府债券收支安排及预算调整方案时,市人大强调市政府及其财政部门要严格执行债券资金使用政策,严格控制债务风险。四是在11月22日和27日召开的第68次主任会议和常委会第27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2012年财政决算、审计报告和审查批准决算时,针对存在的问题,要求财政部门要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增强预算约束力;优化支出结构,公开部门预算;加强审计监督,不断强化预算管理。

、紧紧围绕落实群众健康保障措施,认真履行职责

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治、大气污染治理和全民健身是群众健康的重要保障措施,政府高度重视,人大密切关注。首先市人大把目光锁定在畜禽产品安全上。年初,责成农工委对此进行专题调研,3月22日专门召开第51次主任会议,主管部门就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情况作了汇报。会议针对“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缓慢、服务体系不健全、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等三大问题提出了初审意见。26日,召开常委会第22次会议,围绕主任会议提出的问题展开审议。建议政府及其主管部门要把标准化规模养殖作为发展现代畜牧业和畜产品生产安全的关键措施,把发展标准化规模养羊、养猪、养鸡和饲草产业作为重点,引导民营企业家向畜牧业投资,政府给予政策资金技术方面的扶持,推动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着力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让群众吃上放心肉、放心蛋、放心奶。二是针对乙肝、结核病、梅毒、淋病等传染病一直处于高发态势,9月中旬,组成执法检查组对全市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情况进行了检查。11月13日,召开第67次主任会议,和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一起研究检查中发现的七个方面的问题。27日召开常委会第27次会议,针对问题提出审议意见,建议市政府坚持一手抓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一手抓常见性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夯实基层防控责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确保传染病防治工作有人抓、能办好;加快市传染病医院建设和综合医院传染病门诊建设;彻底解决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难题,根治重要传染源,切实提高全民的医疗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三是6月3日,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了以“保护青山碧水蓝天、共建美丽榆林”为主题的“塞上环保世纪行”启动仪式,利用18天时间,组织17家媒体30多名记者,深入到12个县区,重点围绕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三废”达标排放、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两场”建设使用、清洁能源的推广情况等进行采访报道,宣传正面典型,曝光违法事例,促使问题解决。四是11月7日至9日,省人大执法检查组来我市检查大气污染防治情况,市人大和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主管副市长一同参与检查和调研。在座谈会上检查组要求市人大既要看到榆林现在污染还不严重,又要看到大规模发展能化企业带来的压力。要未雨绸缪,统筹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加快兰炭企业的污染治理,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污水、垃圾处理场建设,防止工业污水、废渣、垃圾对水体、土壤的污染;加快规模以下小企业脱硫脱硝设施建设,解决企业偷排问题,努力营造和保护好山青、天蓝、水秀的人居环境。五是责成教科文卫工委4月上中旬到六个县区就全市体育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筛选出制约体育事业发展和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8个问题。5月8日,主任会议成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视察,进一步了解掌握实情。接着召开第52次主任会议,专题听取了体育工作汇报,并就我市各类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市体育中心选址、居民住宅区文化体育场点建设、优秀运动员退役后就业等问题向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进行了专题询问。5月31日,常委会第23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的专项工作报告。建议市县两级政府尤其是体育主管部门,要加强督促指导全民体育健身活动,积极培育体育健身娱乐市场。要加快建设市体育中心,重视普通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办好体校,制定优秀运动员退役后就业和民间资本投资体育产业的优惠政策,加快体育事业和产业发展。

、紧紧围绕搞好民生工程建设,认真履行职责

建学校、修医院、移民搬迁,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连年抓在手上的重大民生工程,尤其是中心城区的学校和医院建设,投资大、规模大、速度快让百姓赞不绝口。根据治原市长的意见,市人大连年跟踪督办。

10月28日,主任会议成员和部分人大代表集中视察了城区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和医院建设工程,然后召开第62次、63次主任会议,听取市县区和开发区主管部门的汇报,和分管副市长、开发区管委会以及相关县区的主要负责同志一起讨论中心城区学校、幼儿园、医院建设和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问题。会议认为,城区大规模的学校、医院建设工程即将结束,将会转入常态化建设,现在除了抓紧搞好在建工程、优化学校布局、完善学校功能、发展专科医院外,应针对学校、医院规模成倍扩大后,好教师、好医生紧缺,管理人才和学科带头人更紧缺的突出问题,市县区政府和高新区管委会及其主管部门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提高教育质量和医疗卫生工作水平上来,努力办好符合区域中心城市功能定位和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会议建议,城区的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应作为今后几年的建设重点。

移民搬迁是省市县共同抓的造福贫困山区群众的一件大事,不仅投资巨大,而且非常复杂。2012年市人大在实地视察、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召开常委会第18次会议,专门听取和审议了政府的此项工作,并提出4条审议意见。去年12月下旬又在回访调研之后召开第73次主任会议,和政府分管领导、主管部门负责人一起进行分析讨论,针对存在的问题,一致认为,要把投资的重点放在完善在建的移民搬迁工程和配套的基础设施及产业项目上来,创造入住和就业条件,让群众能搬进去、住下来、早致富,把好事办好。

、紧紧围绕提升社会管理水平,认真履行职责

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是政府攻克的一道难题,也是人大关注的一个重点,社会治安、依法行政、人民监督则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市人大抓住不放,跟踪问效。一是8月中下旬,责成法工委就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到各县区进行了调研。11月份在先后召开的第66次主任会议和常委会第27次会议上专门听取和审议了此项工作。12月上旬市人大应市公安局的邀请,主任会议成员视察了市公安局机关建设并召开第69次主任会议,听取了全市公安工作情况的汇报。会议认为,我市的社会治安形势在持续好转,基层基础工作在进一步夯实,市政府及其公安部门为创建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安全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公安机关要始终绷紧社会治安管理工作这根弦,坚持集中打击和日常治理相结合,把打击贩毒、吸毒作为重中之重;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扭转公安机关“单打独斗”的局面;要坚持从优待警与加强队伍建设相结合,努力建设一支执法为民的高素质公安队伍。二是市人大通过监督法院行政审判工作来推动政府依法行政。4月中旬,市人大派出专题调研组到5个县区的法院和部分法庭进行走访调研。5月下旬召开第55次主任会议和常委会第23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中级法院的专项工作报告,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向政府和法院提出加强依法行政和加强行政审判工作的意见。去年市人大还对市政府和各县区人大常委会报送的11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备案审查,常委会通过多种形式,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更加规范。三是“向人民报告”是人大常委会搭建的、公开让群众监督政府工作的一个平台。3月上旬,政府33个工作部门的主要领导,通过电视和报纸,向全市人民报告了2012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和2013年主要工作任务安排情况。报告结束后,市人大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普通群众,在12县区和市直机关进行了“千人大测评”。22日,第51次主任会议听取了测评情况汇报。26日,参加常委会第22次会议的组成人员对报告结果进行了满意度测评,各部门最终得票结果在《榆林日报》上予以公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紧紧围绕打造优美人居环境,认真履行职责

生态环境、道路建设、交通管理、城市美化等,直接关系着百姓福祉。本届市委、市政府集中财力人力,启动了“四城联创”,全力打造“美丽榆林”、“畅通榆林”。本届人大跟踪问效,全力推动优美人居环境建设。一是选择正在会战的5月中旬,组织主任会议成员视察了城区的绿化工作,召开第53次主任会议,听取有关部门和县区的汇报,针对城区部分景观绿化工程设计水平低、工程质量差、绿化地块落实难、阻工现象严重、技术人员短缺等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希望以城区为重点,努力打造园林景观精品工程。二是在城区道路建设进入尾声,道路管理成为主要问题,创建工作进入关键时期,市人大在10月下旬把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安排在一起,进行集中视察调研,然后又召开第64次主任会议,听取各家的汇报,协商达成共识。会议要求住建部门今年要优先安排城区96平方公里内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道路修建中要注意解决好地下管网、道路标识、公交港湾、行人安全岛、自行车道等细节问题。交管部门要科学设计路线、标识、红绿灯配时等。创建办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提升创建水平,向国标冲刺,推动整个城市管理上台阶。三是为了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9月下旬,市人大对市政府贯彻落实交安法的审议意见进行了回访调研。11月6日,第66次主任会议听取了政府有关部门的汇报。要求政府主管部门要始终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认真排查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加强对城区建设工程、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尤其要把渣土车、出租车以及其他严重违规行为治理作为重点,教育干警文明执法,为“畅通安全榆林”建设多做贡献。四是根据志强书记的指示,11月上旬,责成财经工委对城区出租车运营管理情况进行了查访调研,基本查清了出租车拼客、甩客、拒载和残疾人经营“黑车”、居民“打车难”的原因。接着市人大召开第65次主任会议,专题讨论了城区出租车运营管理工作。常委会组成人员就发现的主要问题向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进行了询问。会议要求交管部门要采取“摸清底子、分别情况、明确责任、综合施策、严格问责”等措施,彻底解决“黑车”运营问题;要把规范和提高出租车运营水平,作为考量交管部门工作好坏的硬指标;要坚持从严管理与爱护关心并重的办法,加强出租车队伍建设,努力树立出租车行业的良好形象。

【代表工作】

人大代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落实的重要力量,是人大监督工作的力量源泉。加强代表工作是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对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市政府和绝大多数承办部门是高度重视的,市人大与市政府的分管领导和部门做了大量的协调督促工作,12月下旬市人大召开第73次主任会议和常委会第28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此项工作,120件代表建议全部办结并答复代表,其中A类45件,较上年提高6.2%,办理质量明显提高。根据省人大的安排,9月下旬,市人大组织在榆省十二届人大代表深入靖边、神木、榆阳,专题调研我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情况,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12月16日,应市法检两院的邀请,市人大组织省市人大代表集中视察了市法检两院机关建设,听取了省市法检两院的工作汇报,进行了面对面的评议,既增强了法检两院的人大意识,又增进了代表对两院工作的理解,为代表在人代会期间审议两院报告做了充分准备。市人大还组织两名在榆省人大代表向市人大常委会述职。组织委员代表听审了市中级法院公开审理的3起民事案件。 

宣传工作

公开人大履职情况,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人大常委会一方面充分利用榆林日报、榆林电视台、榆林新闻网、榆林人民广播电台、榆林都市生活报、榆阳电视台等媒体的优势,把强化人大工作宣传和加大公开人大工作信息结合起来,比照人民日报、陕西日报,在新闻稿件中,客观反映人大指出问题、分析问题、督促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办法,及时将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以及视察、检查、调研、询问、座谈等重要履职活动和作出的决定、决议等信息及时对外公开,让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充分了解人大常委会的履职情况。2013年,榆林日报刊发人大各类新闻稿件139篇,榆林电视台播发135条。另一方面人大常委会充分利用机关主办的榆林人大网、榆林人大期刊、人大常委会会刊等信息平台,及时公布人大重要履职活动的信息。对人大工作中一些有创新、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和做法,及时传送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主办的《法制与社会》杂志、《民声报》、陕西人大网刊发。在去年省人大组织的陕西人大好新闻评选中,有3篇获得2等奖,2篇获得3等奖。榆林人大工作在全省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机关建设】

忠于人民、认真履职,是党和人民对人大常委会的基本要求。按照这个要求,市人大不断加强市人大常委会及其机关的自身建设。一是坚持机关干部每周五集体学习、参加榆林大讲堂、副处级以上干部网络教育学习,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学习,准确理解新一届党中央对人大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增强与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二是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十项规定。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认真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工作、创建模范机关和廉政警示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牢固确立党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转变作风、用良好的精神状态来为人大代表和常委会做好服务工作的自觉性。是为了真实记载我市人大工作历程,总结人大工作的有益经验,鞭策人大工作者努力工作,去年9月,市人大启动了《榆林市人民代表大会志》编篡工作,到年底已完成2010前人大志的初稿。去年8月,市人大还接待了应全国人大外事委邀请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的美国国会助手代表团一行14人,陪同他们考察了榆树湾煤矿、榆阳区现代农业示范园等项目,并与他们进行了友好会见,向他们介绍美丽的榆林,给客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去年,配合省人大执法检查组就我市贯彻落实《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等法规进行了检查。还配合全国人大、省人大开展《陕西省城市公共空间管理条例(草案)》、《陕西省建筑保护条例(草案)》等8部法律法规的立法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