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大监督 -> 监督动态 -> 正文
促进公正 期待多多
  • 信息来源:
  • 发布日期:2008-03-28
  • 作者:
  • 【文字
发布时间:2008-03-28  编辑:

  3月11日至13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10名常委会委员和10名省、市人大代表等,对市人大任命的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委会委员、审判员和市人民检察院检委会委员、检察员去年的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评议。3天的评议活动中,代表们深入相关处庭室,了解查访了具体案件,听取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报告和进行了满意度测评与评议,圆满完成了评议工作。记者在跟随采访中,深切地感受了这次人大代表与法、检官的“零距离”监督。
  案件印证“民生司法”
    “民告官”案件一直以来因百姓“私权”对抗政府“公权”而备受关注。这次查访中,代表们把“民生案”列为重头戏,认真听取介绍,仔细查看案卷,深切体察实情。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榆林三辰集团董事长刘建均,市人大代表、四海大酒店董事长贺聪明在市中级人民法院查访时,审判员、赔偿办主任宋海居介绍了去年审理的一起赔偿案件。该案是因一基层法院违法拘留而引起的,从发案到结案历时7年。请求人多次到省上和进京上访过。赔偿办接案后,在多方的重视下,召开了两次听证会,多次与赔偿义务机关协商和做化解工作,终以6万元的赔偿化解结案。对此结果,请求人愉快接受,赔偿方也比较满意,并及时兑现了赔偿款,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去年,检察机关对失职渎职造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犯罪采取了高压态势,以促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榆阳区商会会长、帅星总公司董事长张冰,市人大代表、苏州中学校长解建国在市检察院查访时,检委会委员、反渎职侵权局局长闫劲宇介绍,去年全市共立办渎职侵权犯罪25人,其中重大案件2人,特大案件5人;向人民法院起诉10人,有罪判决10人。对因渎职造成重大事故的7名国家机关人员进行了查处。办案数量和质量实现了稳中有升。通过主动找案查办、特殊线索实行异地办案等办法,使全市检察机关首次实现了办理渎职侵权案件无空白县院的目标。
    代表们在走访查看中深切地感到,去年“两院”在探索有效解决“执行难”途径、减轻群众“诉累”、查办民生领域职务犯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失职等方面所作的大量工作,印证着在“依法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道路上,“司法民生”正迈出可喜步伐。
  评议工作实实在在
    涉诉的信访案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有关单位通过信访渠道反映涉及司法机关的案件,包括不服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处理决定的案件、反映在处理群众举报线索中久拖未决的案件和办案人员违纪违法案件。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信访室主任白东平在工作报告中说,该室去年完成了省院交办的非正常信访案件21件,其中复访16件,比往年同比下降了70%;完成了市级部门督办信访案48件,其中市人大常委会督办案36件,全部报送了排查结果。接待来访人员420多人。市中级法院被省高院评为 “全省立案信访先进窗口单位”和“全省涉诉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等。市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姜凤霞,常委会委员、民主建国会榆林市筹委会副主任、市油料开发办副主任王佩在评议时认为,白东平同志完成了主要工作任务,其负责的信访室工作成绩是显著的。她们两位代表指出,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各种矛盾和涉诉信访案件将会相应增多,涉诉信访作为人民法院的窗口,工作人员应具备更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群众意识,以更好地促进矛盾的解决,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员、预防处处长钟建强在工作报告时说,去年预防处加大宣传力度,推进预防网络建设,先后与一些能源开发建设单位、公共建设重点单位和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等建立了预防服务犯罪协调机制,增强了预防效果。预防处被市院机关评为先进处室,本人被评为年度政法机关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代表们在评议时认为,检察院的预防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初步摸索出了较为科学的领导和工作机制,还应逐步加以完善。同时,要克服“重打击、轻预防”的思想,在多方面予以保障,以真正发挥作用。[Page]
    3天的评议活动,安排得紧张有序。代表们分组利用两个半天时间,分别对“两院”的评议对象进行了了解查访,全体代表集中两个半天时间听取了每位评议对象的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报告,并进行了现场满意度测评和评议。从现场公布的测评结果看,“两院”41名评议对象中,均在基本满意以上。其中3名同志获得了100%的满意率,最低一位同志的满意率为15%。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鲍振明总结评议活动的特点为:一是“两院”及报告人思想上重视,把听取代表意见作为促进工作和增强群众观念的一条有效途径。二是报告人都能认真总结报告,讲成绩实实在在,不张不扬;讲问题不掩不盖,勇于解剖;讲整改意见,措施有力,充满信心。三是评议客观。代表们既充分肯定工作成绩又指出了存在的不足;既讲亮点又讲工作的建议,既讲对榆林经济发展的贡献又讲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通过评议,达到了“反映民意,促进工作”的目的,进一步增强了法官、检察官的责任感和司法为民的意识,有益于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
  追求公正期待多多
    集中反映人民群众对“两院”意见和建议是这次代表们开展查访评议的内容之一。从代表的查访和平时掌握的情况来看,群众对司法方面反映的意见多是“执行难”、“打官司难”和存在着“金钱案”、“人情案”等问题。代表们说,从“两院”案件的执行率看比较高,未执行的案件占的比例很少,而群众对司法的要求和期待更高。
    针对一些办案不公和查处难的问题,代表们在评议中,直言不讳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工委主任曹刚建议,“两院”要狠抓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审判、检察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和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市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李晓燕说,解决存在的问题,关键要解决 “为谁执法”的问题,这就要求法、检人员不仅要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和司法业务水平,更要从认识上解决对待群众的“冷、硬、狠”态度。当前,要结合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以案析理活动,从根本上端正执法思想,使广大法、检人员真正从思想认识上跟上来。
    围绕“两院”广大法官、检察官要适应当前全市实现跨越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按照市委的部署,牢记司法为民的宗旨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话题,鲍振明说,要在提高队伍素质上坚持学习政治和法律业务第一,在司法建设中做到技高一筹。要不断增强司法公正能力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努力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在维护司法公正中扮演好角色,在构建和谐榆林中履行好司法保障职能,在履行司法审判和司法监督中主动有力。要注重办大案、办铁案和办精品案,为实现榆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丁成年、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何宁分别参加了本单位的评议活动。丁成年说,这次评议活动“到位、在行、细致”。代表们肯定工作成绩是对法院工作的支持和激励。他表示,将对代表们指出的作风和业务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梳理和研究改进,真正促使工作定位在服务保障民生,维护民权上来,定位在保障榆林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上来。何宁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同人民代表的联系,更多地听取社情民意和群众的呼声,主动地接受人大的监督。当前,要重点查办教育、就业、金融、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征地拆迁等领域的“民生案件”,严肃查办失职渎职造成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犯罪,依法整治损害群众利益的犯罪活动,以维护人民利益和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两院”两位负责人的话,代表了司法机关用天平和盾牌维护社会和谐的决心。